郭汝瑰晚年透露,自己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多年,真正佩服的国民党将领只有两个人。
1980年4月的一天,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上的一户人家,一位父亲和儿子面对面坐着。
老人年纪很大了,头发全白,个子不高,但精神很好,眼睛明亮有神,手里捧着一枚党徽,脸上满是庄重和激动的表情。
“爸,你都已经73岁了,怎么还想着入党呢?”中年人带着点疑问,轻轻问道。
“不,我早在1928年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只是后来因为形势复杂,特殊时期无法正常归队罢了。”老人说道。
“原来你不是来投降的,而是共产党的秘密工作人员啊!”
老人捏着下巴,回忆往事:
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,他一直作为共产党的顶级特工,在战争期间隐秘行动。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,他也只能以投降将领的身份生活,等待了这么多年,现在终于可以公开身份,光明正大地继续他的工作了。
爸爸,你在国民党军队里工作了那么多年,肯定不容易吧。在那边,有没有什么人是你特别佩服的?
虽然不多,但有两位将军一直让我非常佩服。
这个老人是誰呢?他最尊敬的两位国民党将领又是谁呢?
一直追逐梦想,寻找为国家效力的机会
这位老人名叫郭汝瑰,曾是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。在国民党内部,他是少数几个既受尊敬又受重视的人物之一,被比喻为“穿黄马褂、戴绿头巾”的重要人物。郭汝瑰不仅是陈诚身边的得力助手之一,还深受蒋介石的信任。然而,很少有人知道,他还有一个秘密身份,那就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特工,也是当时最大的红色特工。
五四运动的热潮让郭汝瑰开始有了用科学救国的想法,他想去学工,可是父亲希望他学医。这时,已经当上川军师长的堂兄郭汝栋建议他去黄埔军校学习,走当兵的道路。
郭汝瑰面临着人生的抉择,是学习工程、医学,还是投身军旅?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
或许每个热血青年都曾梦想过穿上军装,保卫国家,他最终还是踏上了这条道路。
18岁的郭汝瑰成功进入了黄埔军校,成为了第五期的学生,他换上了军校的制服,正式踏上了军人的道路。
那时候,国共两党正在合作,他在黄埔军校遇到了像萧楚女、恽代英这样的优秀共产党人,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。
1927年,蒋介石发起了四一二政变,汪精卫也跟着做了坏事,这完全展现了他们反对革命的真实面目。
年轻人总是喜欢接受新思想。郭汝瑰对共产党倡导的理念非常热情,1928年5月,尽管知道形势非常危险,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党。
随着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打压日益严重,郭汝瑰的堂兄郭汝栋也变成了他手下的一名执行者。
郭汝栋在日常聊天时,察觉到郭汝瑰的想法与自己不太一样,怀疑他加入了共产党。但郭汝瑰机灵得很,坚决不承认。为了避免节外生枝,郭汝栋劝说堂弟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。
这时,郭汝瑰与上级失去了联系,就像一艘失去方向的小船。他认为去日本学习一些技能或许更有用处,将来也能派上用场。于是,他听从堂哥的建议,前往日本士官学校深造。
在日军校,郭汝瑰拼命学习军事知识,但日本人对中国的仇视和极端歧视,让他每天的生活都十分煎熬。
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,他忍无可忍,决定退学回国。
1931年,郭汝瑰历经波折回到了祖国,之后又经过一番努力,成功进入了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。
陆军大学是一所培养高级军事指挥和参谋人才的高等学府,后来蒋介石亲自担任校长。郭汝瑰再次成为校长的得意门生,又多了一个响当当的招牌,为他日后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铺平了道路。
郭汝瑰在陆军大学表现突出,经过充分准备后,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。
那时候,郭汝瑰已经拥有两个学位,年纪轻轻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很多人都觉得,如果他去部队,很快就能官运亨通。然而,郭汝瑰并没有选择这条路,而是去了陆大研究院,当了一名军事教官。
郭汝瑰心里明白其中的缘由。那时蒋介石越来越想对抗共产党,郭汝瑰实在不愿意帮国民党做坏事。于是,陆大研究院就成了他的避风港。
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,他始终在寻找为国家效力的机会,期待着有一天能运用所学知识,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梦想。
一夜之间名声大噪,成为国军高层的一员
隐藏在学校里的郭汝瑰终于迎来了机会。
1937年,西安事变爆发了。为了应对,蒋介石不得不和共产党合作,共同对外抗日。郭汝瑰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军队,从此开始展现他的军事才能,一步步晋升为国军的高层官员。
像郭汝瑰这样出色的军事教官,在那时候非常受欢迎,他被任命为第14师的参谋长。
当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时,日本士兵依靠先进的武器,营造出一种无敌的形象,他们猛烈进攻,一路从北向南推进。不久之后,淞沪会战即将爆发。
日军的铁蹄踏过的地方,山河破碎,鲜血成河。
一向过着舒适生活的第14师42旅的旅长,在面对强敌时,吓得浑身发抖。
大军压境,却不见守将出战。愤怒的师长霍揆彰破口大骂,目光最终落在郭汝瑰身上:
你敢不敢带着队伍去迎战?
军人不怕战死沙场,保卫国家是他们的职责,他们敢于承担!
郭汝瑰临时担任旅长职务,带领42旅前往塘口一带参与战斗。
炮弹一轮轮地炸在阵地上,数十架敌机在头顶来回盘旋,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。
血迹和死亡让害怕的人想要逃跑,甚至指挥官也想着撤退。
此刻的郭汝瑰,虽然个子不高,但浑身似乎充满了力量。他的眼睛红红的,激动中写下了一封遗书。
若阵地不保,我愿战至最后一刻。甘愿化为泥土,誓与阵地同在!
郭汝瑰的军人铁血精神,激起了部队的血性和斗志。经过7天7夜的激烈战斗,42旅虽然损失惨重,但还是在约定的时间内守住了阵地,粉碎了日本军队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的美梦。
郭汝瑰在淞沪会战中表现突出,很快就升任54军的参谋长。
他的出色军事能力得到了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陈诚的青睐,郭汝瑰很快就被任命为第20军的参谋长和第5师的师长。
后来,郭汝瑰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一个英勇的将领。
在武汉保卫战中,郭汝瑰采用了外围作战策略,使得日军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,从而大幅度减少了我军的伤亡。
在长沙保卫战中,他凭借较少的兵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,这让蒋介对他刮目相看。
在鄂西的战役中,郭汝瑰迅速洞察了日军的战略计划,并立即向陈诚提出了建议,从而又一次赢得了战斗的胜利。
郭汝瑰一次次作战胜利,被陈诚看作军事宝贝,成了陈诚的“十三太保”之一,也在蒋介石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,获得了他的充分信任。
与老蒋的不同态度相比,郭汝瑰对国民党的腐败现象越来越感到不满。
官员们勾心斗角,争权夺利,贪污腐败,个人利益至上,这在郭汝瑰看来是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背叛,与他的政治抱负背道而驰。
他一直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。但当年介绍他入党的袁镜铭,早在他去日本的时候就被害了。多少个夜晚,他在梦里都睡不着觉,心里充满了忧虑。
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党组织的大家庭呢?
一位潜伏的间谍,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1945年,郭汝瑰在离开组织十多年后,终于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人,重新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。
这个贵人是共产党的干部董必武。
经过多番沟通和漫长的等待,那个晚上,郭汝瑰终于见到了董必武,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。
战争的经历,让快到不惑之年的郭汝瑰变得更加成熟。他刚毅的脸上,此刻充满了迫切归队的心情。
郭汝瑰同志,欢迎你重新加入我们。不过,关于你的新任务,组织上有些新的安排。现在,国民党已经开始发动内战,我们需要更多的内部情报。你的位置很关键,蒋介石对你还是很信任的,所以这项特殊任务非你莫属。
郭汝瑰听后站了起来,坚定地说:“请组织放心,我一定完成任务。”
郭汝瑰将军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,指挥能力也很强。很快,他就被任命为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。他还有一个身份,是共产党在国军内部秘密工作的红色特工。
内战爆发后,国民党军队的所有秘密会议内容、军事计划和作战方案,都需要经过郭汝瑰的处理。
从那时起,郭汝瑰开始了他作为秘密卧底改变局势的时代。
极为重要的军事消息不断从郭汝瑰那里送到解放军指挥部门,帮助解放军在战场上屡次取得胜利。
1947年5月,孟良崮战役中,我军凭借郭汝瑰提供的情报,成功全歼国民党王牌74师,并击毙了师长张灵甫。
1948年,淮海战役开始了。解放军击败了黄百韬的第7团,并把黄维的第12团围住了。蒋介石非常着急,赶紧让杜聿明的部队去救援。
杜聿明对战争形势看得非常清楚。他建议放弃徐州,退守永城,等国军的部队集中后再和解放军打。这样,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就会处于不利地位,黄维兵团的困境也会得到解决。
这时,杜聿明已经开始怀疑郭汝瑰,所以在说话时故意避开他。等到郭汝瑰察觉到杜聿明的计划时,杜聿明的30万大军已经在夜色的掩护下,悄悄向永城方向撤退了。
战争局势突变,让郭汝瑰心里七上八下:如果杜聿明顺利撤退,国民党军队就会把解放军包围起来,解放军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。这该怎么办呢?
他仔细琢磨各方面的联系,考虑怎样说服老蒋改变想法,让老谋深算的杜聿明重新回来。
郭汝瑰经过一番思考,去找了蒋介石,有些紧张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:一是担心黄维的部队被围困后,没有人愿意去救援,这会让前线的士兵们感到失望;二是害怕黄维的部队被消灭后,杜聿明会更加依赖何应钦,这样一来,何应钦一派的力量会变得过于强大,难以控制。
最后,他又跟校长说了实话:自己和黄维都是陈诚的手下,难免有些私心,希望校长能理解,他的话是真心实意的。
郭汝瑰的话让蒋介石恍然大悟。他深情地拍了拍郭汝瑰的肩膀,给了这位得意弟子一个无声的肯定,随即转身下令,要求杜聿明部队停止撤退,全力救援黄维兵团。
杜聿明接到指示后,心情沉重。正如预料,杜聿明在这场战斗中被擒,三十万部队在陈官庄全军覆没。
经过三大战役,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几乎全没了。郭汝瑰打算最后一次利用蒋介石的信任,孤注一掷,再给蒋介石来个措手不及。
他请求辞去作战厅厅长的职位,想去四川招募士兵,组建自己的军队,为将来东山再起做准备。蒋介石对此非常感动,认为郭汝瑰对国民党非常忠诚,于是任命他为72军军长,让他前往四川整装待发。
蒋介石还想在大西南东山再起,但一个让他几乎崩溃的坏消息接踵而至:
郭汝瑰在四川宜宾宣布起义,72军的1万多人加入了解放军。老蒋的西南大计划彻底泡汤了。
这就是他完全信任的领导,老蒋气得直骂,但已经无法改变事实。这时,他才想起杜聿明曾经对郭汝瑰的怀疑,原来以为是杜聿明无理猜疑同事。
现在看来,杜聿明识人确实有一套。
在国防部作战厅担任要职的郭汝瑰,是怎么被杜聿明盯上的?一向小心谨慎的蒋介石,对郭汝瑰真的毫无防备吗?
你究竟算是不算是那个姓氏呢,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大半辈子。
自从解放战争爆发,杜聿明就对郭汝瑰紧盯着不放。
杜聿明和郭汝瑰关系挺好的。他们都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,杜聿明是郭汝瑰的师兄。后来郭汝瑰当上了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,杜聿明则担任徐州剿总的副司令,两人都是国民党里的大将。
杜聿明是个久经战场的老将,自视甚高。当年对抗日军时,他立下了不少功劳。然而,与共产党军队交手时,却总是连连失败,这让他开始怀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的决策。
仅凭感觉做决定是不可靠的,杜聿明决定亲自去郭汝瑰家看看情况。
杜聿明没有提前通知,直接去了郭汝瑰的家拜访。
郭家的生活状况让杜聿明感到非常惊讶。客厅里只有一张旧方桌,两边的椅子也已经掉漆破皮。屋子中间的沙发满是补丁,用来喝水的瓷缸子也已经脱釉。
郭太太穿着朴素的衣服,温和地倒着水,身边既没有打扮得体的妾室,也没有可供差遣的仆女。
郭汝瑰毕竟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,即便他为官清廉,收入也足以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。他家里也没有遇到什么大困难,怎么会过得这么寒酸呢?
太穷了,真的太穷了!这种穷,当时好像只有某些人才会有,跟国民党官员完全不一样。
信念常常体现在生活的追求上,想到这里,杜聿明忽然感到一阵寒意,他在郭汝瑰身上仿佛看到了共产党的身影。
如果郭汝瑰真的是共产党的话,那自己指挥的部队岂不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,这真是太可怕了!
杜聿明从郭汝瑰家出来后,赶紧去找蒋介石,把自己的怀疑说了出来。
蒋介石明白,他的政权内部混乱不堪,同事间相互嫉妒、互相攻击成了家常便饭,来找他告状的人也不少。
但这两个人是他最信任的部下,他可不希望他们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。
他平静地看着杜聿明,慢慢问道:“有证据吗?”
“现在还没有发现什么。不过,郭汝瑰的行为太不寻常了,他不像我们这边的高级将领,反而有点像共产党那边的人。”
蒋介石听了这话,微微一笑,接着就开始批评杜聿明,语气中既有讽刺也有责备,最后说了一句总结的话。
你和郭小鬼都是我信得过的人,不要像别人那样明里暗里互相争斗,应该把精力放在对付共产党上。
杜聿明并不清楚,一向小心谨慎的蒋介石,其实听取了他的建议。蒋介石暗中让自己的儿子对郭汝瑰进行了秘密调查,最终得出的结论是:郭汝瑰完全可以信赖。
在淮海战役中,蒋介石突然改变了策略,导致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。这次失败让杜聿明深信不疑,认为这一切的背后操纵者正是郭汝瑰。
1981年5月,杜聿明因病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与郭汝瑰见了最后一面。
杜聿明目光紧锁在郭汝瑰身上,开口说道:“我自己觉得还不算糊涂,可是对你老郭,我这几十年真是琢磨不透。今天我就最后一次问你,那时候你到底是不是内线?”
郭汝瑰笑了笑,慢慢说道:“杜兄,我们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,用鲜血在战场上战斗的军人。如果有所不同,只是信仰上的不同罢了。”
杜聿明想了想,笑着说道:“在险象环生中还能让老蒋放心,平安脱身,郭兄真是个厉害人物啊!”
自从盯上郭汝瑰,经历了近半个世纪,现在到了告别的时候,郭汝瑰虽然没有直接说,但心里都明白。这个困扰杜聿明大半辈子的谜团,终于解开了。
新中国成立后,郭汝瑰以投降将领的身份回归。但由于情报工作的需要和他个人的安全考虑,他的特殊身份一直保密,直到80年代才被公开。
1980年,73岁的郭汝瑰又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。很快,中共中央组织部就批准了他的请求,并给了他相当于副兵团司令的待遇。
八十多岁的郭汝瑰开始写《郭汝瑰回忆录》,在这本书中,他提到了在国民党高级军官中,他真正敬佩的两个人,分别是张治中和傅作义两位将军。
张先生
张治中将军反对内部争斗,支持共同抗日,坚决不向自己的同胞开枪。他倡导的和平思想,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和爱戴。
傅作义将军不仅打仗打得好,还能在国家大事上看得远,对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赞赏与仰慕,是因为他们心有灵犀,共享相同情感的朋友。
在动荡的时代里,他一直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,即使地位显赫,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,这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。
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,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,指挥成千上万的士兵,对抗日本军队的侵犯,守护和平,真是个大智者。
傅作义将军
郭汝瑰为了实现救国的梦想,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做着最危险的特工任务。他冒着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的风险,获取那些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情报,这真是极大的勇气。
历史永远铭记着,这些为了民族大义,献出了青春和热血的民族英雄。
《温馨提示: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和描述均来自网络,目的是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。如果遇到版权或人物侵权的情况,请尽快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相关内容。》
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