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月SF:科技与幻想的未来之旅_科技之光照亮未来

admin 110 0

第十八届

文津图书奖

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,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。文津图书奖采用《簸扬图》为标识,有“读书如稼穑,勤耕致丰饶”之意。该奖项被命名为“文津”,不仅缘起于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的“文津阁四库全书”,也寓意“文化津梁”,彰显了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,为促进作者、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积极作用的使命。

2023年,国家图书馆揭晓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,其中社科类和科技类的获奖图书14种、推荐图书26种。东北大学图书馆再次获得“联合评审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
展开全文

获奖图书

(社科类)

《中华文明五千年》

冯天瑜 著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K203-49/90

人类跨入文明门槛的数千年间,诸民族创造的文明,生灭消长,此伏彼起。唯有东亚大陆崛起的中华文明,于坎坷跌宕中延绵生发,始终未曾中绝。本书从器用、制度、行为、观念诸层面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,以观念视角,图文并茂的形式,带领读者们去探求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的奥秘,读之恍然大悟,掩卷发人深省。

《书籍秘史》

(西班牙)伊莲内·巴列霍 著

李静 译

湖南文艺出版社

I551.65/8

历史上有这样一群猎书人,他们爬上高山,越过沟壑,行过山谷,穿过河流,只为了寻找图书。因为历经岁月的洗礼,科技的变迁,唯有书籍在提醒我们:小小的书页里能装下整个宇宙。数千年来,书籍是我们的同盟,它保存了那些随风而逝的话语,让混乱的世界具有意义。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书籍的故事,延续这场跨越千年的冒险。

《中国人的音乐》

田青 著

中信出版集团

J607.2/70

因乐可知心,因乐可知人。乐声如水,亦如光。懂得了中国人的音乐,也就懂得了中国人,进而理解中国音乐中蕴含着的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。作者积数十年的研究心血,从中国音乐浩浩太空中摘下 26颗星辰,从中国音乐漫漫长河里采撷 36 朵浪花,带领读者走进让我们充满自信、无比自豪的中国音乐,共同领略我们的祖先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。

《以公理争强权:顾维钧传》

金光耀 著

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K827=7/307

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拒签合约,以公理争强权,赢得了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尊重。在同辈人中,他为中国外交服务时间最长,在外交舞台上,交织着他的高光时刻和苦涩回忆。本书通过翔实的一手资料,带领读者回顾那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岁月。

《漫长的余生: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》

罗新 著

红月SF:科技与幻想的未来之旅_科技之光照亮未来

北京日报出版社

K239.210.7/5

这是一部史识、文笔和关怀俱佳的历史著作,开创了全新的写作范式。作者以一个北魏宫女王钟儿的墓志为线索,引出北魏从献文帝、孝文帝到宣武帝、孝明帝半个多世纪的政治史。通过对王钟儿若隐若现的一生及其所处时代的描述,我们看到权力斗争的惊心动魄,听到被传统主流历史屏蔽的声音,也借以想象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的人生。

《西海固笔记》

季栋梁 著

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

I253/290

这是一部刻画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长篇报告文学,也是作者对家乡情感的一次完整表达。书中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,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光芒。作者扎根于深厚的宁夏西海固大地,深入基层的社会组织,捕捉细微的社会细胞,让作品保持着泥土的气息与诗意,同时直抵历史和人心深处。

《书于竹帛: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(六十周年纪念版)》

钱存训 著

东方出版中心

G256.1/95

中国文字除了一般文字通有的音、义外,还有特殊的形体。这种形体超越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限制,团结了中华民族,更联结了一个伟大的文化整体。作为出版史上最重要的“书史”著作之一,本书对学人的影响历久弥新。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研究,重新追溯汉字的源流,探寻古代汉字书写的历史,领略古代中国在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上的辉煌成就吧!

《四时工巧:乡土中国寻美》

潘鲁生 著

人民文学出版社

K892.24-49/1

民艺是我国老百姓绵延数千年的智慧成果,渗透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,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,更是民族的“根”文化。这是一本田野考察片段的记录,带你回到传统的春种、夏耕、秋收、冬藏。从作者三十年的调研之中,重拾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,激发传统造物在民众生活中的内生动力。

获奖图书

(科普类)

《颠覆: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》

郭光灿 著

科学出版社

O413-49/21

量子信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将从经典技术迈向量子技术新时代,俗称第二次量子革命。在第一次量子革命中,基于量子力学原理,人类发明了计算机、互联网等。第二次量子革命将为人类开拓基于量子力学的量子技术,其性能突破了经典技术的物理极限。这本科普书不仅解答了关于量子信息的种种疑惑,还展现了量子信息的精妙之处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《化石密语》

戎嘉余等 著

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

Q911.2-49/2

我们说“化石最可人”,是因为化石能“说话”,能为探索生命演化提供强有力的实证。如何认识化石和演化论?如何做一个化石猎人?如何研究化石的内部结构?生物生存的环境与生命演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?恐龙是如何灭绝的?……请带着这些有趣的科学问题,翻开本书进行深度阅读,由科学家带领你一起走进远古世界,体验奇妙的探索之旅。

《大脑传》

(英)马修·科布 著

张今 译

中信出版集团

R338.2-49/31

我们的感觉和身体活动的指令来自何方,情绪、意识、学习与记忆等认知活动的居所又在哪里?脑,这个“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”,吸引了人类历史上无数最聪颖的头脑去破解它的秘密。作者历数了人类对脑认识的曲折演进历程,讲述了脑科学研究对计算机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,勾勒出了一部群星闪耀、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。

《群星的法则:普林斯顿天文学家的宇宙通识课》

(英)乔·邓克利 著

罗妍莉 译

海峡书局

P159-49/182

行星和恒星究竟是何物?位于何处?在头顶的天空呈现出的更为恢弘壮阔的图景中,地球上的我们又处于何种地位?天文学的宗旨就是要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。本书会向读者说明以上问题的答案,并阐释我们所在的地球这颗行星是如何发展演变至今的,以及在更壮阔的宇宙中或许会面临怎样的未来。

《胃,你好吗》

田艳涛 著

人民卫生出版社

R256.3/4

胃,是默默无闻的“劳模”,是谁都离不开,却很容易被忽视的器官。只有当胃不舒服时,人们才会留意它的存在。胃,又是极其脆弱的“玻璃”器官,极易受到磕碰伤害,甚至多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事儿也可能会伤及到它。这本书不是讲胃癌的医疗书,而是一本贴合普通社会大众、贴近个人日常生活场景,妙趣横生的科普读物。

《人文地球: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》

张九辰 著

黄怒波 主编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P311/3

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除了蓝色星球的自然容貌,地球还有另外一幅“容颜”,这便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,用文字描述、图像绘制、科学归纳、数据统计出来的“地球容颜”。与“自然地球”相对,本书创造性地称其为“人文地球”。本书细腻地讲述了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的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,引领我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,从而对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
推荐图书

(社科类)

《翦商: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》

李硕 著
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K210.3/12

《敦煌如是绘:接续1600年美的历程》

敦煌画院 著绘

中信出版集团

J218.6/11

《观我生:壁画上的中国史》

苗子兮 著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K209/266

《悬浮:异乡人的都市生存》

严飞 著
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D669/114

《荒野上的大师:中国考古百年纪》

张泉 著
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K87-09/6

《故园惊梦》

贾珺 著

湖南美术出版社

TU986.62-53/8

《看不见的女性》

(英)卡罗琳·克里亚多·佩雷斯 著

詹涓 译

新星出版社

C913.68/58

《猛将还乡: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》

赵世瑜 著

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K295/30

《铁袈裟: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》

郑岩 著

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K870.4/32

《走过两遍的路:我研究中国历史的旅程》

(美)柯文 著

刘楠楠 译

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K837.125.81=6/3

《朴:童庆炳口述自传》

童庆炳 口述

罗容海 整理
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K825.6/584

《画里浮生:中国画的隐秘记忆》

金哲为 著

上海古籍出版社

J212.052/165

《碌碌有为: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(全2册)》

王笛 著

中信出版集团

K207/186

《中西印哲学导论》

张祥龙 著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B0/166

推荐图书

(科普类)

《AI 未来进行式》

李开复、陈楸帆 著

浙江人民出版社

TP18-49/65

《极简几何史》

(英)迈克·戈德史密斯 著

梁超、王林、张诚 译

人民邮电出版社

O18-49/15

《最后的观星人:天文探险家的不朽故事》

(美)艾米莉·莱维斯克 著

张玫瑰 译

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P1-49/60

《谷物的故事: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》

崔凯 著

上海三联书店

S37-091/1

《战斗细胞:人体免疫系统奇妙之旅》

(德)菲利普·德特玛 著

李超群 译

海南出版社

红月SF:科技与幻想的未来之旅_科技之光照亮未来

R392-49/5

《心向原野:自然如何治愈了我》

(英)理查德·梅比 著

张翎 译

人民文学出版社

I561.65/188

《最后的拥抱:动物与人类的情绪》

(荷)弗朗斯·德瓦尔 著

张军 译

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

Q958.12/15

《大杜鹃:大自然里的骗子》

(英)尼克·戴维斯 著

朱磊 译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Q959.7-49/20

《心中有数:生活中的数学思维》

刘雪峰 著

人民邮电出版社

O1-49/219

《心脏简史》

(美)桑迪普·乔哈尔 著

黄维佳、金培峰 译

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R322.1-49/1

《中国共产党与科技社团的百年》

王国强 著

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

《锻炼》

(美)丹尼尔・利伯曼 著

谭杰 译

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

G806/36

南湖校区图书馆二楼借阅大厅举办“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及推荐图书展”,欢迎各位读者前来借阅。

往期精彩内容

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书单

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书单

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

图文 | 李天月 李杨

编辑 | 李天月

责编 | 汤亚南

东北大学图书馆

neu_lib

标签: #红月SF:科技与幻想的未来之旅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